第601章 整风(2 / 2)

“历朝历代清整吏治的事从来不少,可到最后又有几个成功了的呢?从先秦至今,无论是大一统的皇朝,还是分裂割据的小国,吏治最为清明的时候,多半都是开国时期,说到底不就是因为那些开国君臣历经艰险、一路艰苦奋斗过来的,思想上比后代那些生来富贵的子孙们更加实事求是吗?”

“思想上有了基础,之后再进行整风,才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侯俊铖抚摸着护栏,心里稍稍整理了一下:“接下来就要开始整顿纪律,大学堂里那些士子对红营不满,一方面是因为繁重的学业和对新社会、新生活的不适应和恐惧,但这些问题是可以靠时间慢慢解决的,最关键的,还是因为我们干部和军官们自己的问题。”

“鹧鸪先生还有洪先生把我们红营的军报戏曲之类的宣传办得红红火火,大学堂里的士子们,许多是生活所迫跑来咱们这边科举的,既然是生活所迫,对于满清自然是失望的,到了咱们这后接触了我们的宣传,又处在一个新的社会之中,刚开始必然是兴奋的、好奇的,对我们红营是充满期待的,甚至于把红营治下捧为地上天国。”

“可当他们在我们这里呆了一段时间,发现红营并非地上天国,远不如宣传和他们想象中的那么美好,也是有许多问题的,特别是红营的一些干部和军官,腐化堕落、粗暴蛮横,甚至把满清官吏那些上下尊卑、贪婪成性的恶习学了过来,那些士子们看在眼里,定然是有一种极大的落差感,并因此而引起对整个红营的强烈厌恶和不满。”

这种情绪到后世都不少见,比如日本就有个专门的名词“巴黎病”,巨大的落差形成幻灭感,继而对原本憧憬的事物产生强烈的厌恶和抵制,在侯俊铖穿越的那个年代正是盛嚣尘上的时候,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有皈依者狂热,对各种问题视而不见,只会口口声声的喊着“甜甜圈真好吃”。

“船山先生的讲学和之后的读史运动,就是要坦白的承认,红营是存在许多问题的,而整风肃纪,则是要尽量解决这些问题,至于首先开刀的地方嘛……就是红营内部抱团的问题!”

“好比那养外室的问题,我们是明令禁止红营的干部军官纳妾的,蒋先生你们不也是作为表率,将自家的妾室都遣散了吗?我们有些弟兄,慑于法纪不敢纳妾,就在外头养外室,除了没有妻妾的名头、没有公开的住在一起,和纳妾没什么区别。”

“若只是养外室也就罢了,按纪处置就是,关键是上上下下互相帮忙遮掩欺瞒,甚至是给有意愿的军官干部牵线搭桥,以此拉更多的人下水抱团,严重影响了我们红营的妇女工作、基层工作,腐化了我们的干部和军官,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

“对付这一类的情况,单单处置一两个人没有用处,必须彻底铲掉这些抱团的小团体,将这些抱团的利益集团连根拔起……”侯俊铖一拳砸在护栏上:“清整吏治、整风肃纪,却不消除掉内部的各种小团体,只会促使下面的人更加争先恐后的去抱团取暖,发展下去就只会变成一个个朋党,最后,便是明末的党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