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章 革新(五)(1 / 2)

“历史上雍正皇帝得了个‘苛暴’的名声,恐怕不止是因为他的改革只得罪了地主官绅啊!”侯俊铖啧了一声,凝眉思索着,清廷这次在直隶、江南、河南、山东四省施行摊丁入亩的政策,也不是随意选取的,纳兰明珠和康熙皇帝是做了许多的考虑和盘算。

直隶和江南一个满地八旗贵胄,一个满地豪绅世家,两地自然都是投充大户,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自前明以来,这两个地方就是最难收税的地区,摊丁入亩主要就是为了解决投充的问题,清廷不在这两处施行才怪。

河南和山东则是因为前明藩产的问题,前明时期河南山东都是封藩大省,大多数的田产基本都掌握在当地藩王、宗亲、太监、贵戚手里,清军入关之后,清廷对前明藩产皇庄进行清理,明令“本主尚存,或本主已死而子弟存者,量口给与,其余田地,尽行分给东来诸王勋臣兵丁人等”。

在清军击败李自成之后,多尔衮信心爆棚,对前明余孽自然也犯不着客气,除了将大量投降的前明藩王宗室拉去菜市口排队砍头之外,又将他们的田产家产全数收缴:“故明赏赉勋戚庄地及民间无主荒田,悉令输官,酌行分拨。”

清廷入关占据天下,靠的是那些土豪劣绅和投降明军的协助,清廷分拨田土自然也就向着他们,直隶地区的田土大半被八旗贵胄圈占,其余省份的藩产则多被当地豪族或镇抚明军瓜分。

比如山东孔氏,便趁机在山东大肆圈地,圈占东平德王田产九千三百多亩,滋阳鲁王田产三千多亩,邹县阳信王田产三千多亩,珲城、阳谷、济南、兖州等地的藩产也多被孔家侵占,孔家的手甚至都伸进了直隶,在顺天府武清县占据了前明崇祯皇帝的老丈人周奎的一万七千多亩田产。

这些田地许多在明末之时就已经被当地地主占据,被孔家伸手进来,双方从清初打官司一直打到现在,可上头嘴仗打来打去,租贷照样还是要收,下面耕种的佃户便遭了大罪,要一次给两家交租还贷。

对于朝廷来说,前明藩产分拨之后非但税收没有增加,反倒更加减少了,前明那些藩王贵戚也不可能亲自去下田管理田产收租,一部分王田理论上是归他们所有,实际上是地方官府管辖,官府收税之后再按照藩王宗亲的禄俸拨给相应的数额。

明末国用困难,朝廷时常拖欠宗亲禄俸,地方官府自然也有样学样,常常扣留藩产宗禄为己用,朝廷和地方官府多少也能从上头捞到一些油水。

可这些藩产成了官绅豪族的田产,那朝廷就是一分多余的税收都收不到了。

清廷此番摊丁入亩的省份都是在那些圈占田土最多的地方,若是真能落实下去,清廷的财政收入必然是会有爆炸式的增长的。

对于红营来说,摊丁入亩却没什么作用,红营和清廷走的不是一条路,是直接把当地的官绅豪族给抹平拆分了,红营也从来没搞过什么徭役,工程水利都是发动军队、再招募青壮百姓修筑,自然也不用按人头收丁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