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英雄迟暮
青泥岭以南有一段用石板铺就的路,绵延了十几里。
此时道路上行进着一眼望不到头的军队,看队伍中的旗帜和盔甲样式,却是蜀国的禁军士卒。
天空中阴云密布,前天才刚下过小雨,石板上湿滑难走,一名小校光顾着喝斥士卒走快些,没注意到脚下的路。
突然一个不慎哧溜着滑倒在地,顿时摔了个狗吃屎。
周围的士卒本来聚精会神的盯着脚下,小心翼翼的往前赶路,见状都忍不住哄然大笑。
然而看乐子却忘了自己的处境,一时间又有不少人脚步不稳滑倒,如同多米诺骨牌似的带倒一大片,远远望去滑稽可笑。
“入他娘的!”小校怒骂一声,狼狈的爬了起来。
他呸掉溅入嘴里的泥浆,冲着手下的士卒吼道,“笑他娘的笑,还不快点给老子赶路!”
与此同时,在蜀军队列的中间位置,一员披着绛红大氅的蜀军武将,皱着眉头望向队伍前方的短暂骚动。
“看这天气随时都可能下雨,让前面的人加快些速度,尽量在天黑前翻过青泥岭,到北边的平缓地带扎营。”
这发号施令的武将正是蜀国捧圣控鹤都指挥使、保宁节度使兼北路行营都统的李廷珪。
他长着一张宽脸阔嘴,身材高大且健壮,虽然已经年逾五十,但精气神倒是很足。
李廷珪本是后唐河东人士,当年跟着孟知祥入川平灭前蜀,之后便就一直留在了蜀地,如今已有三十年没有再回到过故土。
跟在身旁的部将询问道:“节帅,咱们越过了青泥岭,真要去打固镇的周军”
李廷珪沉默片刻,叹气道:“不打又能怎么办朝廷已经派人催促了好几次,要咱们趁着周军刚拿下秦、凤四州,立足未稳之际,把周军深入固镇的前锋打回去。若是咱们再没有任何动作,下次朝廷来的或许就是问罪的人了。”
说话间他心里也很憋屈,秦、凤的守军挡不住周军,全线溃败输的实在难看,现在倒是让自己来收拾烂摊子。
李廷珪不免想起从成都出征之时,王昭远在皇帝面前拍着胸脯保证:周军全靠前锋的部队一路推进,才能取得这么大的战果。若是能一举击退周军前锋,不仅能解除周军对蜀国腹地的威胁,还能趁势收回秦、凤之地。
当时李廷珪其实很想一巴掌把王昭远那厮给扇死……合着仗不用你去打,你嘴皮子上下一动,真以为就能奇谋妙计退周军
你他娘的吹牛皮能不能别带上我
李廷珪心里很清楚,就算那王昭远真是诸葛孔明在世,面对眼下的局面也屁用不顶。
军队打不过就是打不过,硬实力不过关,扯再多都没用。若是换作二三十年前,那帮(后)唐时入蜀的河东精锐还在,自然还能跟周军碰一碰。
但现在嘛,能他娘的守得住就该拜佛烧高香了。如果蜀军真能野战力敌周军,秦、凤四州还会丢的这么快
作为经历过中原混战时期的旧将,李廷珪深刻的意识到蜀军和周军的差距……然而这些话他不能说,也不敢说,皇帝正值壮年,还做着出川争霸天下的美梦,谁敢找死去泼凉水
部将忍不住骂道:“王昭远那厮倒好,自己躲在兴州城不出来,把咱们赶到青泥岭来,现在又火急火燎催着咱们进军。”
“从固镇退回来的三四千人马,这半个多月来已经逃散了大半,如今只剩下一千多人,而且都被周军吓破了胆,根本不敢再招惹周军。就靠咱们手下这禁军的两三千人,去攻打固镇不是送死吗”
听着部将的抱怨,李廷珪苦笑道:“咱们不去跟周军打一仗,朝廷是不会死心的……打不过好歹还有活下来的机会,若是临阵怕死连打都不敢打,咱们留在成都的家眷又该怎么办”
说罢李廷珪不再多言,艰难的走上一处高坡,环望了一圈地势,东、北两面都是连绵不绝的山林,只有青泥岭这一条山路。
东南面的山更高,山势陡峭、悬崖四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