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麦总很得意
这年头,民间没什么钱。
尤其严格的外汇管制,想从外国高价引进很困难,这就成了三彩印刷厂的一大优势。全新的日系印刷设备,在海港的民营印刷厂里,堪称是独一号!
所以三彩印刷厂并没有停工。
因为有一些精品书,或者胶版纸彩印的书,普通的印刷厂没实力接单。想要印刷,要么去大型国营印刷厂,要么就只能选择三彩印刷。
可这寥寥几单的利润,连利息都不够。
好在麦良平找到了应对的策略,稍微出手就摆平了搅乱市场的对手。
这一天,他翘着二郎腿坐在办公室里。
看起来心情很好。
“老萧,有生意不照顾着兄弟……考虑,这还考虑啥啊,整个海港,你能找出来一家印刷厂能和我这比的吗……国营的不算,那边一个个都跟大爷似的,没印好,都不带承担责任的……还是得来兄弟这!”
“这还想什么啊,长兴印刷厂是不是那边都被严查了,恶性竞争破坏市场啊,差点都被查封了!……行,我等你消息!价格方面,在市场允许的范围内,绝对公道!”
“没问题,你打听打听吧!”
麦良平打了一通电话。
心中冷笑。
这种民间书商的心理,他早就拿捏清楚了!
民间书商,都更喜欢找民营印刷厂合作。
因为背后有法律层面的限制。
国家有明确规定,书号只能是国营出版社来申请。
民间书商没有书号,就不能出版,怎么办
那就只能去找国营出版社购买了。
可国家还有规定,禁止买卖书号。
两条政令一下,几乎断了民间出版的可能。
有关系有渠道的民间书商,比如姜雄这种,可以找国营出版社合作,以共同开发项目的名义,来拿到书号,在流程上合法合理化。
可大部分的民间书商,只能走灰色地带,几万块钱买一个书号,然后找民营印刷厂来负责印刷。
只要不是违禁书,就没事。
所以麦良平底气十足。
只要限制了长兴印刷厂的恶意压价,把公平还给市场。大部分的民间书商,最后还是要选择跟三彩印刷厂合作。
“麦总,有客户来了!”
这时,女助理很高兴的跑了过来。
麦良平眼睛一亮,“客户”
女助理连声道:“嗯,是江河文化公司的赵明建赵总,要过来跟我们谈合作呢!”
“哈哈!”
麦良平振奋起来。
来了!
处罚了长兴印刷厂之后,属于他的订单,又都回来了。
“走!咱们去迎接!”
麦良平意气风发,觉得生意的春天来了。
快步迎了出去。
来人,自然就是《民生调查》栏目的调查记者李军,还有他的摄像孟铎,来冒充书商谈生意。
一番热情的寒暄。
李军笑着说:“听说咱们印刷厂,引进的都是最新的日系印刷设备。”
麦良平很自豪的说:“当然,放眼整个海港,也是独一号!”
“那就去厂房里参观一圈,看一看”
李军自然而然的给出了提议。
麦良平笑道:“可以啊,厂房在那边,走吧,去看看!看完了以后,保准你们想签单!”
李军看了一眼身边的摄像孟铎,只见他怀里夹着公文包,用胳膊和腰,来调整偷拍摄像头的角度,一起去了厂房里。
果然是先进设备。
噪音比其他的印刷厂小多了。
可是化学品的味道一点不少。
“麦总,这味道有点大啊!”
李军不动声色的说。
国内图书的价格比国外低,因为成本更低,使用劣质的有毒性的成本更低的材料,就是原因之一。
麦良平笑着说:“还行,近期的订单量挺少,味道都放出去了。你上个月来,那时候订单量多,每天连轴转,那时候味道才重呢,咱们都没法进来。”
李军点了点头,“这种化学品的味儿,应该是有毒的吧”
“没事!”麦良平一挥手,不以为意,“咱们这边的污染都很弱,用了点化工品,比化工厂什么的轻多了!”
李军提议道:“还是得戴好口罩啊,要做好安全生产,要保护好我们工人师傅的身体健康。”
麦良平似笑非笑的说:“赵总,你来合作,你是希望我给你的报价高了好呢,还是低了好”
李军道:“当然是低了好。”
“这不就成了”麦良平就有理有据的论述起来,“这要是让工人都穿好工作服、戴好口罩的生产,还要定期休息、定期身体检查什么的,生产成本必然增加。成本增加了,报价也得提高,咱们都吃亏。”
李军摇摇头,语重心长的说:“麦总,咱们做生意,不能只为了钱啊!”
麦良平觉得很可笑,“不为钱,为了什么为了他们的身体健康现在到处都是下岗的,我给他们提供一份工作,就谢天谢地了。”
“咱们做企业,还是要合法合规的安全生产。”
李军说的冠冕堂皇。
其实就是对着偷拍摄像头,说一些给观众听的旁白。
麦良平不知内情,大咧咧的说:“只要没人查,就是安全生产!”
李军指了一下旁边散发着刺鼻味道的白色大塑料桶,“这是什么味道真呛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