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书法教学(三)(2 / 2)

拯救学渣 困困远 1081 字 1个月前

“老师,你看我写得对吗?”一个学生举起自己的作品,有些忐忑地问道。博源接过纸张,仔细看了看,鼓励道:“写得很不错,起笔和收笔都有了一些感觉,不过行笔的时候还可以再稳一点,力度再均匀些,继续加油!”得到老师的肯定,学生的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又充满干劲地继续练习。

在讲解结构布局时,博源在黑板上写下“林”和“吕”两个字,对比它们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特点。“同学们,看这个‘林’字,左右两个‘木’字,左边的稍小,右边的稍大,而且笔画要有呼应,这样整个字看起来才和谐美观。再看‘吕’字,上下两个‘口’,要重心对齐,大小也要协调。”他一边说,一边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标注出关键的笔画和位置关系。

随后,博源展示了一些名家的书法作品,从王羲之的《兰亭序》到颜真卿的《颜勤礼碑》,他详细讲解每一幅作品的风格特点、艺术价值,以及背后的文化故事。学生们沉浸在书法艺术的海洋中,被那些精美的线条和独特的韵味所吸引。

“接下来,我们来进行一个小创作。”博源说,“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诗或者一句话,用我们刚刚学到的知识,试着写一幅书法作品。”

学生们开始认真构思,有的在纸上轻轻勾勒,有的则陷入沉思。博源在教室里走动,不时给予学生们一些建议和指导。

过了一会儿,有学生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博源将这些作品收集起来,贴在教室后面的展示墙上,组织学生进行作品互评。“大家看看这些作品,从笔画、结构、章法等方面去评价,说说你觉得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还可以改进。”

学生们积极发言,有的指出某个字的笔画很有力度,有的则建议某个作品的字距可以再调整一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学会了欣赏他人的作品,也从他人的评价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

随着课程进入尾声,博源老师清了清嗓子,开始总结:“同学们,今天这堂课,咱们一头扎进书法的奇妙天地,从笔墨纸砚的讲究,到笔法、结构、章法的细致探究,学到了不少书法知识和技巧。”他目光温和,扫过每一位学生,“往后的学习里,希望大家能把对书法的热爱揣在怀里,用一颗细腻的心,去感受它独有的魅力。要知道,书法可不只是单纯地写字,一笔一划间,藏着千年文化的传承,承载着我们内心的情感,更是对美的执着追求。”

话音刚落,下课铃声悠悠响起,可学生们依旧沉浸在书法的余韵里,意犹未尽。这堂书法课,像一把神奇的钥匙,不仅为他们打开了书法知识和技能的大门,更在他们心底种下了一颗热爱书法、热爱传统文化的种子。

博源老师看着学生们那一张张充满活力、满是求知欲的脸庞,心中满是欣慰。他深知,这仅仅只是一个美好的开端,未来的日子里,这些孩子还会在书法的浩瀚世界中继续探索。在横竖撇捺间,不断打磨技艺,领悟文化精髓,一路成长,收获属于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