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阳府推行新粮政的第三个月,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发现震惊了所有人。三十口原本贴着“官粮”封条的木箱,此刻却裂开了缝隙,里面的景象让人不寒而栗。
本该是金黄色的麦粒上,竟然爬满了白蛆,仿佛这些粮食已经被某种邪恶的力量侵蚀。而更让人恐惧的是,箱底沉淀的竟然不是麦粒,而是发黑的牙齿!
这一诡异的场景让随行的书吏惊恐万分,他声音发颤地向叶明报告:“大人,城南粥棚排队的人比昨日多了一倍。可官仓放出去的明明是今年的新米啊……”
叶明皱起眉头,他蹲下身子,抓起一把米粒,仔细观察后,指尖搓开了糠皮,露出了里面的真相。他冷笑一声:“陈米刷桐油,这帮人连毒米都敢充官粮!”
愤怒的叶明突然掀开了一块地砖,砖缝里渗出的黑水在火把的照耀下泛着油光。
他顺着黑水的流向,在地窖的横梁上发现了一道歪歪扭扭刻着“王”字的划痕,上面还沾着血痂,显然这里曾经发生过一场激烈的争斗。
次日清晨,叶明站在新搭建的“验粮棚”里,看着顾慎带来的铁匠组装着一些古怪的器具。这些器具看起来像是一个巨大的蒸笼,高达三尺,由铜制成,正噗噗地冒着热气。
而在蒸笼的另一端,连接着一根琉璃管,令人惊讶的是,琉璃管的另一端竟然凝出了浑浊的油珠!
“这叫蒸馏法。”叶明一脸自信地说道,他小心翼翼地将油珠滴进百姓递来的陶碗里,然后继续解释道,“陈米刷的桐油,遇热就会现形。”
就在这时,人群后方突然传来一阵凄惨的哭嚎声。众人惊愕地转过头去,只见八个粮商抬着一口薄棺,气势汹汹地朝这边走来。他们毫不顾忌地撞翻了几名衙役,棺盖砰地一声弹开,一具浑身溃烂的妇人尸体赫然出现在众人眼前。
“叶大人的新米吃死人啦!”领头的粮商扯着嗓子高喊,声音在人群中引起一阵骚动。
然而,就在人们惊慌失措之际,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那具原本应该已经死去的妇人尸体,竟然突然睁开眼睛,直直地坐了起来!
这一幕让在场的所有人都瞠目结舌,一时间鸦雀无声。而那具“尸体”却缓缓地站起身来,众人这才发现,原来这竟然是叶明事先安排好的暗桩假扮的。
他身上那溃烂的皮肤,其实是用鱼鳔胶贴上去的假皮,看起来虽然逼真,但仔细一看便能识破。
那粮商见计谋被拆穿,脸色瞬间煞白如纸,双腿一软便瘫倒在地。周围百姓顿时群情激愤,纷纷指责粮商的恶行。
叶明目光冷峻,大声喝道:“这些奸商为了私利,不择手段,竟敢用毒米冒充官粮,还妄图诬陷新政,实在是罪大恶极!”
此时,一队骑兵快马加鞭赶来,为首之人正是皇帝派来的特使。特使宣读圣旨,嘉奖叶明推行新政有功,严惩参与舞弊的粮商和官员。陈柏年等幕后黑手也被一并缉拿归案。
此后,新政在安阳府顺利推行。新的“标准斗”让粮食交易公平公正,“四柱清册法”让官仓账目一目了然,“分金机”和“蒸馏法”更是成为打击舞弊的有力武器。
百姓们的生活逐渐好转,街头巷尾都传颂着叶明的美名,安阳府迎来了一片崭新的景象。
不过当夜,官仓七十二座粮垛同时起火。叶明赶到时,救火的百姓从井里打上来的水浇在火上,反而窜起三尺高的蓝焰。
“他们竟然在井里倒了火油!”武明堂满脸黑灰,气急败坏地喊道,“这分明就是要坐实您‘妖法储粮’的罪名啊!”
叶明却似乎并不在意,他只是紧紧地盯着那些被烧焦的麦粒,嘴角反而泛起了一丝笑容。
“别急,武明堂,”叶明缓缓说道,“去请青州那位炼丹术士来,他上回跟我说过一个‘硝石验毒’的法子,现在正是派上用场的时候。”
三天后,安阳府衙前的空地上,摆放着整整二十口水晶缸,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叶明站在缸前,当着众多围观百姓的面,将一袋袋发霉的米倒进了缸里。
随着硝石遇水产生的白雾渐渐升起,人们惊讶地发现,在那白雾之中,竟然析出了黄褐色的油渍!
“这……这是怎么回事?”人群中传来一阵骚动,人们面面相觑,都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就在这时,武明堂如鬼魅一般出现在人群中,他的手中,还押着三个面色惨白的粮商。
“大人,这三个粮商就是幕后黑手!”武明堂高声喊道,“他们的衣襟下,都刺着与地窖梁上一模一样的‘王’字!”
叶明冷笑一声,看着那三个粮商,眼中闪过一丝寒光。
“好啊,你们这几个家伙,还真是够狡猾的。”叶明说道,“不过,你们的阴谋,终究还是逃不过我的眼睛。”
说罢,叶明猛地掀开了巡抚送来的“嘉奖匾”,只见那匾底的暗格里,竟然掉出了一本《粮丁名册》!
那泛黄的纸页上,十七个红叉格外醒目,每个红叉旁边,都按着一个血指印。而在最新的一页上,却画着叶明的生辰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