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章 备战(1 / 2)

沙溪和富屯溪的春汛裹着上游的断枝残叶,托着一艘艘装载着各种物资的船只驶入延平城外附近的码头港口,一辆辆骡车驴车和独轮车,如同忙碌的工蚁,将无数的物资、军备、建筑材料送入延平城和周围的堡寨炮台之中。

之前清军盘踞延平之时,便已经将延平城的防御修筑得如同铁桶一般,红营围下延平之后,各处防御工事基本没有什么损伤,只有玉屏山上的堡寨因为清军内乱而遭到了一定的破坏,红营接手延平之后,也只是对原来清军构筑的工事进行修复和加固,基本没有对延平的防御体系进行什么改动。

如今延平面对郑军的威胁,红营便在原有的防御工事的基础上对延平的防御体系进行改进和修筑,延平自古便有“铜延平”之称,便是赞其易守难攻的地理环境,如今红营就是要结合之前自己围城和袁州、分宜之战中攒下的经验和教训,趁着郑军扑来之前这短暂的时间,构筑起一道铜墙铁壁、固若金汤的防御体系。

城外的羊马墙加高了几丈,又新修了几道,木架贴着墙身搭起,工匠用铁钩吊住木梁,将削尖的杉木楔入砖缝,每楔入一根,便有提着铁桶的红营战士泼浇热鱼胶,胶液裹着木料膨胀,生生将裂缝撑成隆起的筋脉,砖缝间再扎进三寸的竹钉,钉头淬毒,防止敌军掘挖墙根。

红营把壕墙工事几乎扩展到城墙上火炮射程的极限,羊马墙外新掘的壕沟蒸腾着土腥气,尖竹倒刺密如鱼齿,文火烤过的刺尖蘸满了粪尿,每一层壕沟和羊马墙之间都尽量铲平了土地、清理掉所有的障碍物,无遮无拦的平地上,又埋下了许多的地雷炮和陷阱,地雷炮用来炸人,陷阱则是为了让敌军的攻城器械的小轮陷入其中,然后变成一个个活靶子。

连接着闽江的东溪,两岸的炮台进一步加固,用甬道和战壕与周围附属的堡寨相连,最终连入城中,水面之上一列船只正在顺江前行,船后数十根根合抱粗的绳索拖拽着如同巨鳄脊骨的倒刺木桩,隔一段距离便深深打入水中,木桩间距按郑家战船龙骨宽度设定,卡死一艘便能瘫痪整条水道。

与此同时,延平城外的水寨之中还停着三十艘满载石酷爱杂物的民船,船桅都绑着浸油的草绳,一旦郑军突破了那些木桩的阻碍,它们便会沉入江底,然后点火焚桅,配合着之前清军用来封锁江面的锁链龟船,彻底江面封死。

这些方法还是当年红营和郑军围攻潮州之时从郑军身上学来的,只是如今却要用在郑家这个“师傅”的身上,也算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周围山地之中的堡垒炮台,也正在建设之中,红营此番对延平防御体系的改进,最大的改动就是这些山地堡垒,山地主垒从玉屏山改到了九峰山,此处位于城南,可俯瞰城池和江面,在山上布置红夷重炮,便能与延平城互为犄角,覆盖相对比较开阔的城南区域,射程也足够覆盖东溪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