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 末路(五)(2 / 2)

图海这一番利用,用一堆八旗子弟的功劳给他剿灭吴军的大功垫脚,得罪的人可就多了去了,自然要想办法捞一把这些八旗子弟,公文里做些文章,也得让他们有些实际的参与,这劝降吴军诸将的事,便是图海留给八旗子弟们的功劳。

不愿投降的吴军,如今还在泜水北岸的营寨里和清军作战呢,能被清军“捕获”的吴军军将,自然都是已经心灰意冷、准备好投降的了,根本没什么难度。

如今朝中正酝酿着要革新自救,明面上是纳兰性德的父亲纳兰明珠主导,自古以来改革者,从商鞅到王叔文,从王安石到张居正,谁不是权倾朝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眼见着纳兰性德是要子凭父贵、一飞冲天了,图海自然是要巴结一番的,留给纳兰性德“劝降”的,就一定是吴军之中的大将名将。

纳兰性德策马回了清军主营,远处的战火之声已经渐渐停息,只有零星的铳声和喊杀声还在不断地传来,一队清军骑兵飞驰而来,挥舞着一面缴获的吴军旗帜,兴高采烈的用满语、蒙古语和汉语大喊不停,引得营中欢呼不止:“吴逆贼军已被彻底攻灭!吴逆主将高得捷战死!吴国贵自尽!余众尽灭!”

“可惜了.......”纳兰性德叹了一声,轻轻摇了摇头,跟着图海的戈什哈来到一处营帐,入了帐在主桌处坐定,身边几个戈什哈和余丁提刀持盾,穿着一身闪亮的棉甲摆开一个唬人的姿势,几个清军兵卒押着一个个吴军将领进来。

纳兰性德走流程一般的询问几句姓名官职、籍贯家眷之类的情况,让一旁的书办登录名册,再问一句愿不愿降,愿降的便押下去好酒好肉的招待,不愿降的,自然也有皮鞭军棍、甚至钢刀铁枪招待。

押了三四人进来,都是早就被饥寒折磨没了心气的吴军将领,询问过后自然都愿投降,紧接着,几个清兵又押进一个三十余岁的精壮汉子,纳兰性德照例询问姓名官位,那精壮汉子站得笔直,倒也配合,问一句答一句。

但听到那将领的名字,纳兰性德却是面上一喜,眯着眼上下打量着那名将领:“刘明承,你就是当年石含山二十八寨匪贼之首刘文煌之子刘明承?”

刘明承面露惊讶之色,看着纳兰性德没有出声,只是轻轻点了点头,纳兰性德见周围几个清兵和书办好奇的看了过来,知道这里不是与之深谈的地方,只是微微一笑,诵出一首诗来:“孤灯长夜守寒帷,病骨犹披旧日衣。待得东君巡陌上,新芽尽处是春归。”

刘明承浑身一震,面上涌出一丝不可思议的神色,又赶忙低下头去,干咳一声道:“无需小将军多问,在下......愿降大清!”